您正在浏览:
  首页 >> 深圳课程 >>
从创造力的诞生看教育
来源:第一教育网 作者:hardy 时间:2017/11/24 15:16:51
培训学校:
课程名称:从创造力的诞生看教育
课程学费:电话咨询    开课时间:常年滚动开班
上课地点:深圳地区
关键词:
咨询热线: 4006640084 4006640095

  当年微博火热之时,笔者一直在想微博之后是什么?而就在思考中,微信诞生了!那么,笔者不禁要问,微信之后又会是什么?能回答上这个问题的人会有,但绝对是少数中的少数。

  科技的革新,不断把创造力推向高峰。

  11月16日,Adobe发布的一项调查报告指出,“95后”及其教师普遍认为创造力和技术将成为影响未来职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值得一提的是,大部分学生都认为学好计算机和技术课程会对的未来工作发挥重要的作用。

  技术不会天然产生创造力。技术、创造力就像散落的珠子,需要有一条线,把它们串联起来,让一切变得顺理成章。

  这条线是什么呢?在笔者看来,当是思维,具体地说是创新型思维。

  抽象地谈创新能力培养,意义并不大。先听一听师生们的反馈。根据这项调查,56%的学生和78%的教师都认为参加实践活动是最适合“95后”的学习方法。换句话说,他们希望丰富第二课堂。

  对于理工科生来说,答案似乎很容易找到,因为技术、实训都像是天然为理工科生准备的。每年有大量全国性比赛向理工科生“张开怀抱”。大型跨国企业为他们创新创业提供技术平台。越来越多的产学研合作企业,将工科生打造成订单式人才。

  然而,同样的方法,用在文科生身上似乎举步维艰,新闻系的学生在抱怨缺少实习机会,师范类专业(包括部分理科类)的学生总是感觉上台讲课的次数太少。

  人们会说他们可以加入理工科生的团队,共同创新创业,但这一人群谈不上大面积。也有人提议为文科生提供更多实践机会,但受限于学科特点,他们在大多数时候被认为更适合待在教室、图书馆里学习。

  回到第一课堂的教育上来,调查显示,95%的学生和98%的教师希望课堂教学能更注重对创造力的培养。然而,课堂也让人充满遗憾。人们似乎领悟到实践是创新的手段,技术是创新的工具,但却忽略了创新的前提是什么?

  就像慕课带来了一场轰轰烈烈之后,人们突然发现自己只是赶了场热闹,却无法做到持之以恒地学习,产生颠覆性的观点。那么,下一步我们该如何走下去?技术之后是一场短暂的卡顿。

  在笔者看来,由慕课等技术带来的“翻转课堂”最需要配套的是小班讨论,而这归根到底是思维的碰撞。

  之所以思维碰撞不起来,每到提问环节鸦雀无声,从根源上看,当是批判性思维的缺失,独立思考能力的欠缺。我国大学生批判性思维的缺失,始于中小学教育,标准化的答案拒绝不一样的思考。大学所能做也亟待做的是先从师资层面去改造。然而,遗憾的是,缺少做真、做实的教师培训,教师的参与面也很有限。

  同时,大学还要营造学术讨论的氛围。一些高校带头做的“小班教室改造”是一种很好的思路,班级越大,参与者越有惰性,小班教室的出现有利于形成思想上的“争鸣”,教师不再是“满堂灌”,而是成为点拨人、提纲挈领者,对自身的学术、思维要求也更高了。

  而小班教室本身也是技术的汇集地,在为教育技术课程准备的小班教室里,笔者看见过移动的讲台、90度的转角屏幕,秒变“小组讨论”的移动板、桌椅,据称未来还将出现跟随式摄像头等高科技。

  “创造力成为人们适应世界发展变化的必要技能。”在Adobe中国区数字媒体总监杨坚看来,“‘95后’想在竞争日益激烈的环境中获得一席之地,就必须提高自己的创造力;教师和其他的教育工作者也必须在课堂上落实创造力的培养和新技术的使用。”

  创造力无止境。正如调查中反映的那样,超过90%的教师认为“95后”将在未来从事现在根本不存在的工作;正如笔者所问“微信之后又会是什么?”我们看到了炫目的技术,但也更要拾起的是诞生技术背后的思维。

培训学校:
课程名称:从创造力的诞生看教育
咨询热线: 4006640084 4006640095
手机号码:15811841184    电子邮箱:nihao@foxmail.com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会员专区 - 客户服务 - 疑难解答 - 联系我们
总裁世界 版权所有Copyright © 2004 - 2017 www.ceoedu.com/www.ceoedu.com
总机电话:0755-88844436   业务联系:0755-83692700   中国·深圳 粤ICP备14047004号
客服咨询
24小时客服在线
马上咨询